孩子发烧刚好没几天,突然之间又发烧了。发烧一次全家总动员一次,又发烧又是全家折腾。想必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宝妈们只要注意以下3个原因,孩子就不容易再出现反复发烧。
1
原因一:病情把你欺骗了
孩子体温超过正常值,就是发烧了。这给很多宝妈造成了一个思维上的误导,那就是孩子体温正常了,就不发烧了,病就好了。
实际上,体温恢复正常不代表疾病治愈了,只是说明身体的免疫系统在跟入侵身体的病菌的斗争,暂时处于优势状态。
但是,身体里的病菌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打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炉烟已熄,灰中有火”。
2
原因二:病情正在发展中
孩子发烧,有经验的家长会给孩子用退烧药。有时候用退烧药很管用,孩子暂时就不发烧了。但是,疾病只是潜伏起来了,它们隔上三五天就会有所行动。
就拿孩子食积发烧来说吧,家长用点退烧药,孩子的食积没消,那过几天还是会再烧起来的。
也有些疾病,比如肺炎,刚开始症状比较轻,但是过几天病情加重了,就会再次出现发烧症状。就好比治青春痘一样,无论大夫用什么灵丹妙药,脸上已经出来的痘痘可以治,但是还没从皮肤中冒出来的痘痘,总要冒出来的。
3
原因三:心疼孩子,把病又吃回来了
很多宝妈心疼孩子,一看见孩子吃肉都不香了,乖乖,那比刀子割自己心头的肉还难受。一看见孩子发烧好了,赶紧鱼、虾、奶粉等给孩子准备着。
可是宝妈们知道吗?这些都是高热量的食物啊,孩子的身体本身就是热邪刚去,你再给孩子吃些容易生热的食物,孩子能不再烧起来吗?咱们老百姓平常说的“食复”就是这个意思,乱吃东西导致疾病复发。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只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很多时候还能把已经快要离开身体的病吃回来。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吃饭不香,这其实也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所以,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发烧初愈,一定要给孩子清淡饮食,汤粥果蔬,什么好消化吃什么!
孩子发烧做小儿推拿效果好
这里给家长们简单介绍几个穴位
清胃经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外缘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向指根推孩子的大鱼际。直推-次即可。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揉小天心
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手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2-3分钟。
作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掐、捣能安神镇惊。
揉二马
位置:无名指及小指之间,指掌关节后的凹陷中。
手法:用指端揉为揉二马。揉2-3分钟即可,注意控制力度。
作用:补肾滋阴,清神,利水通淋的功效。
清天河水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退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手法:挨着小拇指一侧从手肘到手腕处的那条弧线就是六腑穴了,从手肘向手腕推就是退六腑,-次次即可。
作用: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
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
手法: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给孩子揉揉肚子,一定要把肚子揉软。因为现在小儿病十有八九是积的了,消消积,通通便能帮助退烧。
推拿要领
1、一天推拿一次,推拿建议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可用淀粉当介质。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3、每天坚持推拿10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体质状况。
Ps:如果不太熟悉穴位或者拿捏不准孩子情况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
孩子发烧的家庭护理
1、饮食的调理
如果宝宝此时还是母乳喂养的阶段,还是需要正常补充母乳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发烧期间可能会有没有食欲的情况出现,妈妈可以少量多次的进行喂养,同时正如上文所说,适当的增加水分的补充。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增加辅食了,那么在小孩发烧期间,需要就要更加注意宝宝的饮食调理了,此时可以给宝宝流质、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母乳外,还有藕粉、米糊、蔬果泥等食品,带小孩发烧的病情有所好转,可以依据宝宝的食欲情况,增加半流质的食物,如面条、粥等食物。
2、注意宝宝的睡眠休息
发烧会消耗宝宝的能量,而在这个时候,宝宝身体的能量是需要与疾病做斗争的。充分的睡眠休息能够很好的帮助宝宝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爸爸妈妈在小孩发烧时,要注意观察他的精神、体温、面色等,保持安静的居室环境,为宝宝创造舒适的睡眠休息空间。
3、及时补充水分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发烧感冒期间,人体需要多多饮水,帮助身体排毒。其实小孩发烧的护理也是如此,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多喂一些水,如果宝宝已经添加辅食,那么也可以饮用蔬果汁来补充水分并增减维生素的摄取,也是很好的选择。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